魏少军:半导体产业5~10年摆脱外部制约
来源:芯极速 发布时间:2025-07-19 分享至微信

北京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中国有望在未来5到10年内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技术自主发展路径。

魏少军表示,未来2到3年,中国将涌现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与创新产品。

尤其在存储器领域,中国从零基础起步,仅用10年时间就成功构建起3D NAND闪存技术体系,成为追赶速度最快的领域。不过,他更看好人工智能在未来带来的突破机遇。

回顾过去30年,中国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从模仿、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型,形成了设计、制造、封测三大细分产业分工协作的格局。这一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整合元件制造商(IDM)路径,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魏少军指出,逆全球化趋势反而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技术打磨和能力提升的契机。

谈及未来挑战,魏少军认为,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最大短板并非技术,而是战略定力。他强调,即便外部政策出现松动,中国仍需坚定不移地推进本土替代。目前,中国已占据全球约30%的市场份额,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也在逐步提升。

作为中国半导体改革的早期参与者,魏少军见证了从“909 工程”到如今数千家企业蓬勃发展的历程。数据显示,中国集成电路(IC)设计产业年产值从上世纪90年代的1亿元增长至如今的6,400亿元,30 年间实现了超过6,000倍的增长,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%。

魏少军提醒,当前部分领域已进入 “无人区”,传统的跟随模式难以为继,强化创新意识和思维显得尤为重要。他将中国半导体的发展比喻为植树:“过去30年埋下的种子,如今已长成了一片森林。”

未来,中国需要整合政策、技术、人才等资源,稳步推进产业发展。

魏少军分析指出,中国半导体产业既不应被低估,也不应被盲目吹捧,需以平常心看待,稳步前行。


"添加小助手申请进群"

icspec—规格书查询、免费发ic供应/采购


[ 新闻来源:芯极速,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。如对本稿件有异议,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]
存入云盘 收藏
举报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论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