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限制锂电池材料出口背后的考量
来源:李智衍 发布时间:1 天前 分享至微信
近期,政府针对磷酸铁锂(LFP)电池正极材料出台了一系列出口与技术转移限制政策,但并未涉及三元电池材料,这一情况引发业界关注。据供应链业者分析,此举体现了政府在LFP与三元材料之间权衡利弊的深思熟虑。

锂电芯是电动车(EV)和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,目前主流技术包括LFP和三元电池。中国在这两大电池技术的上游核心材料中占据主导地位,其政策变化对全球产业影响深远。尤其在LFP材料领域,中国市占率超过90%,整体锂电池材料市占率约70%,具有绝对话语权。

然而,中国为何未对三元电池材料实施类似限制?首先,国内在三元电池领域的市场掌控力不如LFP材料。在电芯制造领域,日韩企业如日本Panasonic、韩国LG能源解决方案(LGES)、SK On和三星SDI等仍占据主导地位。若限制三元电池材料出口,效果可能难以达到预期。

其次,三元电池依赖钴、镍等稀有矿产资源,而这些资源长期被欧美国家严格控制。国际社会已对中系厂商在关键矿区的扩张进行限制,同时推动锂电池回收与再利用规范,以延长矿材生命周期并巩固资源控制权。若中国限制三元材料出口,可能促使欧美加速原料自主化和供应链本地化,反而削弱自身竞争力。

此外,限制政策可能引发更高级别的国际制裁。尽管中国拥有众多精炼厂,但大部分关键矿产资源并不在国内。若全面限制LFP与三元材料出口,可能遭美国升级制裁,甚至联合澳大利亚、智利、玻利维亚等矿产国收回中国厂商的采矿权,导致原料获取困难。

尽管面临挑战,中国在三元材料领域的实力仍不容忽视。据媒体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球三元电池材料总产量虽下降4.5%至45.5万吨,但中系厂商逆势扩张,全球市占率首度突破70%,并在全球十大三元电池材料厂中占据七席。

从产品结构看,中国三元材料市场可分为三大领域:中镍高压材料因国产电动车品牌热销需求强劲;高镍材料受益于宁德时代、LGES等国际电池大厂需求稳健成长;中低镍市场则因竞争加剧市占持续被挤压。这些变化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全球锂电池材料市场的复杂角色。
[ 新闻来源:李智衍,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。如对本稿件有异议,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]
存入云盘 收藏
举报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论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