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AI人才需求激增,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
来源:赵辉 发布时间:4 天前 分享至微信
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正进入全面落地应用与人才竞争的新阶段。据官方最新统计,截至2025年6月底,全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并上线服务,产业链加速推进,从核心算法到商业场景全面渗透。近日,在2025年上海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,官方代表指出,中国AI大模型产业已形成涵盖基础层、模型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体系,应用场景覆盖金融、政务、医疗、制造等多领域。

AI产业的爆发性增长也引发了人才市场的剧烈波动。据脉脉统计,2025年全国AI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,其中研发工程与模型训练类职位需求最为迫切。一位猎头从业者透露,顶级院校毕业的校园AI实习生日薪可达5000元,月薪超10万元并非神话;一线大厂为争夺资深技术领袖,年薪甚至高达3000万至4000万元。字节跳动在2025年上半年的AI人才净流入比高达1.71,被市场称为“人才吸星大法”的代表,以8位数年薪成功延揽多位AI算法科学家与平台架构负责人。

AI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人才流动率激增。数据显示,中小型新创AI公司(如DeepSeek、MiniMax、智谱等)已有超过40%的技术人员寻求新机会,远高于互联网行业15%的平均水平。不少人选择跳槽至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等大厂,或另起炉灶加入新创公司。

目前,产业中已形成人才招募双轨制:大厂提供资源、平台与稳定薪酬;新创公司则通过股权激励吸引核心人才。例如,MiniMax于2024年3月完成6亿美元A轮融资,估值达25亿美元,投资方包括阿里、腾讯、米哈游等。该公司近期启动赴港IPO流程,并推出开源模型MiniMax-M1,其推理效能仅需DeepSeek R1的三分之一运算资源即可完成相似任务。智谱则在2025年4月成为首家启动IPO流程的大模型公司,并于7月获得上海国资约10亿元投资,用于大模型升级与推理引擎优化。

AI人才争夺战已扩展至全球市场。NVIDIA CEO黄仁勋在访华时表示,全球50%的AI研究员为华人背景,中国不仅是市场,更是推动AI发展的主力军。近期,Meta以超过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挖角14名AI研究主力,其中8人为华人,包括来自OpenAI、Google DeepMind等机构的顶尖人才。Tesla推出Robotaxi时,技术主导者段鹏飞同样来自中国,负责自动驾驶核心算法,彰显华人技术力的全球影响力。

面对中国AI的快速扩张,美国政府正筹划“AI移动计划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ion Plan)”,预计近期公布。根据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草案,该计划将从基础研究、AI安全标准、半导体供应链保障等层面入手,巩固美国在全球AI竞争中的技术领导地位。业界分析,此举旨在减缓中国在AI领域的追赶速度,尤其关注大型语言模型、AI芯片、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壁垒。

2025至2027年将是中美AI产业竞争的关键期。“人才”与“场景”将成为决胜核心,中国AI正从模型竞赛走向技术实用化,背后折射出科技主导权与经济模式的深刻转变。

[ 新闻来源:赵辉,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。如对本稿件有异议,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]
存入云盘 收藏
举报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论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