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AI眼镜产业链布局完整,上下游协同发展
来源:龙灵 发布时间:2025-06-27
分享至微信

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中国AI眼镜核心SoC芯片主要由恒玄科技、瑞芯微、星宸科技与炬芯科技等本土企业供应。这些芯片具备影像与语音识别、实时运算等功能,为AI眼镜的互动体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。炬芯科技的ATS3085芯片已成功导入INMO GO产品并实现量产。
在显示与光学技术领域,Micro LED、OLED与光波导成为主流技术路线。国星光电正加速Micro LED显示技术的研发,而水晶光电与舜宇光学则专注于AR眼镜光机模块,涵盖镜头与光波导片,显著提升了画面分辨率并降低了眩光干扰。
声学与传感技术同样是AI眼镜的关键组成部分。歌尔与国光电器等企业提供了麦克风阵列、喇叭与骨导式模块,支持免持通话、语音助理及环境音识别等功能。此外,进阶定位与建图系统(SLAM)技术依赖惯性测量元件与6DoF定位传感模块,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的互动体验。
在机构与组装方面,立讯精密与蓝思科技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立讯不仅负责镜架结构与自动化组装,还是苹果Vision Pro的指定代工伙伴。蓝思科技则与Rokid等品牌合作,进行镜片、镜框与功能模块的整合生产,提升了镜体的整体化设计。
品牌端方面,影目科技(INMO)推出了结合SLAM与大模型AI的真无线AI-AR眼镜,实现了AI能力的应用落地。Rokid的Air Pro仅重49克,支持4K录影与实时语音翻译,主打轻量便携与功能整合。此外,XREAL、雷鸟创新、华为与小米等品牌也纷纷推出新款AI眼镜,加速市场普及与创新应用。
整体来看,中国AI眼镜产业链已涵盖芯片元件、声学与光学模块、检测设备及系统代工等多个领域,形成从零组件到终端的垂直整合。上游由恒玄、瑞芯微与水晶光电等领头,中游由立讯、蓝思承接代工生产,下游则有Rokid、XREAL、小米与华为等品牌推动市场开拓。根据Wellsenn机构预估,至2030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有望突破8,000万副,供应链布局与整合将成为未来关键竞争力。

[ 新闻来源:龙灵,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。如对本稿件有异议,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]
存入云盘 收藏
举报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论一下吧!


龙灵
开创IC领域,共创美好未来!
查看更多
相关文章
全球首款消费级AI+AR眼镜实现量产,产业链全面国产化
2025-06-24
长三角成立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,推动产业协同发展
2025-06-08
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,聚焦芯片主业协同发展
2025-06-09
旭化成断供PSPI,AI芯片产业链或受影响
2025-05-27
深圳设立50亿半导体产业基金,助力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
2025-05-18
热门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