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企“China for China”策略,国内半导体产业迎发展新机遇
来源:林慧宇 发布时间:3 天前
分享至微信

越来越多的欧美半导体巨头加速推进“China for China”(中国制造为中国市场)战略,通过与本土晶圆厂结盟,强化在地生产和供应链布局。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国内晶圆产能的满载,还为本土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可观的转单红利。
欧洲三大汽车芯片供应商之一的意法半导体已宣布与华虹宏力合作,预计在2025年底前实现40纳米MCU在中国的量产。意法半导体选择中国作为制造基地,主要是基于本土供应链成本、制程兼容性以及政策风险的综合考量。这表明,“中国制造”已不再是备选方案,而是最低战略风险下的必然选择。
与此同时,恩智浦也在积极评估将晶圆制造从海外转移至中国的可能性。据透露,恩智浦正寻求与本土代工厂合作,打造从前段晶圆制造到后段封测的全方位供应链。恩智浦大中华区表示,公司已在中国完成200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,并计划在2025年成立全新的“中国事业部”,以强化对本地客户的支持。
美国的格罗方德(GlobalFoundries)也加入了这一潮流。该公司近期与中国本土晶圆代工厂签署协议,聚焦车用级CMOS技术合作,以支持中国客户需求。格罗方德强调,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帮助客户快速进入量产阶段,降低技术和时间门槛。
对于中国本土晶圆代工厂而言,这些外资企业的合作无疑带来了新的动能。原本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产业链,如今因欧美IDM业者的转单效应而焕发新的活力。这一趋势也表明,“China for China”战略不仅是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,更是外企开拓中国市场的主流模式。
[ 新闻来源:林慧宇,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。如对本稿件有异议,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]
存入云盘 收藏
举报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论一下吧!


林慧宇
开创IC领域,共创美好未来!
查看更多
相关文章
韩国半导体企业加速布局日本市场,抢占AI芯片新机遇
2025-06-25
赛英电子冲刺北交所IPO,功率半导体领域迎新机遇
2025-06-30
RISC-V中国峰会召开,全球芯片产业迎来新机遇
2025-07-18
南电营收创新高,载板产业迎新机遇
一周前
热门搜索